兴汉室 - 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。”战国策赵策一

    他本来是想找兰台令史蔡邕,与他交代一些事情之后,径直去对面的石渠阁,并传唤秘书监众人过来。岂料蔡邕没有见着,反倒是在天禄阁见到了万年长公主刘姜和怀园贵人唐姬。

    今天刘姜少见的穿着宽袍大袖,头上戴着珠钗螺钿,给往日清丽的容颜增添了几分艳色。

    皇帝心中一动,一边坐下,一边招呼着唐姬不必拘礼“皇姐不是向来在自己的居处看书么?怎么到天禄阁来了。”

    “书上有些不懂的地方,想找蔡公请教。”刘姜好看的眉睫微颤,目光往空阔阁子里扫了一眼,淡淡说道“我才来不久,可惜蔡公今日不在。”

    “蔡公今日何故未至?”皇帝沉吟了一下,话头顺着刘姜说了下去。

    唐姬这时在一旁笑着插话道“蔡公的女儿来长安了,正好轮到休沐,故而回家陪女儿去了。”

    “女儿?是蔡琰?”皇帝眉头一挑,文姬归汉的故事他在前世就有所耳闻,只是蔡琰自从丈夫亡故以后,便退居老家,一直不曾得见“何故这么晚才来?”

    皇帝话说出口顿时觉得有些不对,连忙补救道“蔡公如今在长安为官,她本该早就来了,这一年却为何不曾听闻此人的消息。”

    蔡琰虽有令名,但终归是个女子,皇帝对她如此上心,不由得让刘姜想了想,说道“去年袁术进军陈留封丘,道路不宁,蔡昭姬再如何也不会犯险。而袁术退兵之后,陈留郡守张邈素来尊爱士人,蔡昭姬这才得以来长安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来寻蔡公”刘姜皱着眉,突然有个难以置信的念头“难道是为了蔡氏女?”

    “什么?”不仅是皇帝,就连一边的唐姬都一副惊诧的样子“皇姐说笑了,我寻蔡公是有正事。”

    “是么?”刘姜眼神明显带着不信。

    皇帝简直哭笑不得,正好这时穆顺从外间走进来,说是皇后有事相请,皇帝也不管其他,借着这个机会走了。

    刘姜不动声色的看着皇帝来去匆匆的背影,心里愈加认为对方是做贼心虚。

    “想来也是。”刘姜手里握着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,轻轻抚摸着,口中轻叹了口气“那人既通诗书、善属文,还精于乐律。性子也还不错,可以说是样样都与陛下般配”

    刘姜独自在哪里推敲着,但在唐姬看来这未免有些小题大做,毕竟皇帝刚才那番话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。她拢了拢袖子,忍不住解释说道“蔡公的女儿昭姬少说也有二十岁了吧?又未曾入过宫,陛下如何会记挂这么个女子,长公主可能是多想了。”

    不知为什么,唐姬近来一直觉得刘姜自打喜欢看书之后,性子就变了许多,若说是以前到还有一些少女故作成熟的青涩,现在可以说是愈加的有城府了。

    “我可没说是蔡昭姬。”刘姜低垂着眼睑,好似回忆起了什么事,又好似在心里盘算着什么,语调极慢极慢的说道“蔡氏的女儿可不止一个。”

    在回去的路上,闭眼假寐的皇帝陡然睁开双眼,用极认真的神色说道“不对劲!”

    陪坐骖乘的黄门侍郎金尚被吓了一跳,非常大胆的愣怔着瞪向皇帝。

    皇帝眼角余光瞥见十分好奇的金尚,脱口而出的话也被他咽了回去刘姜向来喜欢素雅的服饰,今天却戴了如此多的头饰,来见蔡邕需要这么打扮?

    “穆顺。”皇帝把穆顺唤了进来,金尚自觉的缩在角落里,看着皇帝在穆顺耳边小声吩咐道“你去石渠阁找王辅,让他平日多留心些”

    穆顺唯唯诺诺的应了几声,紧接着便下车走了,皇帝这才转过头来看向躲在角落里尽量不去偷听的金尚,那股既好奇又胆怯的神态让皇帝忍俊不禁“金侍郎,角落里如何伸得开腿脚,坐近些。”

    金尚字元休,是京兆人,与韦端、第五巡俱著名京师,号为三休。他去年曾与韦端一同被马日磾举荐给皇帝,被任命为黄门侍郎,当初皇帝身边的黄门侍郎如今已有的被提拔为侍中、有的则被外放。老一辈的黄门侍郎现今也只剩下他和一个叫邓昌的,邓昌出身南阳邓氏,勋臣贵胄之后,金尚并不知道他为何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与重用,但他却知道自己的。

    自己曾经与马日磾走得太近了。

    他没有韦诞、韦康那样的好儿子能与皇帝打小培养感情,自然也不会有韦端那样好的运气为皇帝所看重。

    以往骖乘的无不是那几个亲近的侍中、侍郎,根本轮不到他来骖乘,可那些人无不是在各自忙着各自的事,如崔烈忙着搜集整理图书荀攸、杨琦这两个担着平尚书事的侍中在承明殿理政还有皇甫郦告假,巧了似得都不在近前。而毌丘兴那几个新晋的黄门侍郎自觉资历太浅,谦让于他,甘心坐在后面的副车上,由此才给了金尚这个机会。

    金尚这是第一次离皇帝如此之近,一颗心忐忑不安地跳动着,慢慢往前挪了一下。

    “我记得金侍郎是名门之后,祖上是孝武皇帝时的大臣金日磾?”皇帝语气温和的询问道。

    说起家世,金尚半是自豪半是谦抑的说道“唯,微臣不才,忝为金氏后人。”

    “金氏世代以忠孝为名,金日磾当年佐孝武、孝昭两朝,功劳卓著。”金日磾本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,后来入汉为臣,对汉室忠贞不二,可以说是汉化胡人的典范。虽然金尚与关西士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,但皇帝实在不忍心就此放弃这个活招牌,只得悠悠叹道“京兆金氏也可以算是与国同休的世家了。”

    自金日磾以下,金氏再也没有出过什么了不起的大儒或是名臣,家望全靠祖宗金日磾一个招牌撑着。本来在前汉的时候倒还有人念着金氏的功绩,时不时给予照顾。但到了光武中兴以后,虽然是延续汉祚,但已经没什么人在乎这些落魄的家族在前汉的时候有多么荣耀了。

    如今京兆金氏积累底蕴,好不容易与在当世显赫的韦氏、第五氏搭上了关系,共同组了个三休的名号。虽然听上去很厉害,其实不过是顾、骏之类的跟风附会,出了京兆,未必有人会认这个名。此时听到皇帝这么一说,光是那一句与国同休,就足以让尽显颓势的金氏家名再度振作一二了。

    金尚顿时红了眼圈,一个年过三十的男人,竟被皇帝一句话给弄得喉头哽咽“金氏世代为汉室走牛马、填沟壑,拳拳之心,日月可鉴今有陛下这番话,金氏祖宗若是有灵,必大感快慰。”

    同休有一层意思是同享福禄,金尚以为皇帝这是在借着追念先贤,想趁此拉拢他。他内心激荡之下尚且保持了一份冷静,很快想到了凉州三明的后人、盖勋的后人、傅燮的后人及亲族,甚至还有耿氏在皇帝手下的待遇。这些无不是名臣英烈之后、或是祖上有功于汉室的旧贵族。

    早在一年多以前,皇帝就开始给历来的名臣勋贵予以哀荣,并对其后人多加照顾,量才为官。这些因为长辈亡故而逐渐被疏远在朝堂边缘的人物,一旦重新受到提拔,不仅使皇帝迅速获得了一大批人的忠心拥戴,扩大了基本盘还使得这些边缘化的旧士族重获生机,对二者来说是双赢的结局。

    可大汉建国四百年,不断的有士族崛起、衰亡,等待重新走上政治舞台的实在是太多了,也不是谁都有那个被皇帝看中的机会。所以无论是谁遇到了,都不会轻易的坐视其溜走。

    现在该轮到他金氏了么?11

    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《兴汉室》,微信关注“热度网文或者rd444”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

添加书签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