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元末做皇帝 - 第二百五十九章:进军元大都!
蒋淳斌没想到除了洛阳城以外,还能有赵敏这个意外收获,而垂垂老矣的阿鲁温已经由人护送着出发去集庆了。请百度搜索进本站。
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徐达和常遇春继续率军马不停蹄地进行攻略,连下嵩州、陈州、汝州等地,一路畅通无阻。
另一方面,邓愈则率军进攻陕州,然后用四天时间拿下了潼关,逼得张良弼和李思齐的势力退回了潼关以西。
潼关,位于秦、晋、豫三省交界的黄河三角地带,黄河、洛河、渭河三河交汇于此,南依秦岭,西连华山,是连接西北、华北、原的咽喉要道,此时邓愈占据此地,等于将李思齐、张良弼等势力逼退到了西北一地,同时也宣告蒋淳斌彻底占领了原大地。
至此,蒋淳斌彻底对元大都完成了弧形包围,元廷可谓危在旦夕,明眼人都能看出来,元朝要完蛋了。
如李思齐和张良弼见明军压境,又失了潼关,便知道绝不能再与王保保争斗下去,于是立刻遣使至王保保处,说什么出师非吾本心,并讲了一通鹬蚌相争、渔翁得利的道理。
王保保此时正为貃高、关保等人转而叛变效忠元廷的事而发愁呢,因此当然不愿意再与李思齐、张良弼等人作战,于是双方便重修旧好,各自回到了自己的领地,全都准备着对抗明军。
而一些元廷官员也书元惠宗,请求降旨抚谕扩廓帖木儿,让他带兵勤王,结果元惠宗却坚决不纳此谏。
要说元惠宗脑袋里也是装了浆糊,在这种紧要关头只顾着跟扩廓帖木儿置气,因此他非但没有表现出跟王保保的缓和之意,反而趁着原大地被明军所占、阿鲁温降明之际,削除了王保保仅剩的“henan王”爵位,并且还命诸军共击之,因此接到军令的貃高、关保等人与王保保之间的作战更加频繁了。
面对这种境况,蒋淳斌简直要仰天大笑三声,有这样的元朝君臣,自己焉能不胜?于是他便率军移驻汴梁,开始亲自指挥对元大都的攻伐之战。
在蒋淳斌的策划下,此次征伐共分为三路大军,其主力军由徐达、常遇春率领,根据汴梁以北尽皆平原的情况,率领大部分骑兵出战,由邺趋赵,转临清而北,直捣元大都。
另一路则由胡大海率领,自东昌出发,然后转临清与徐达的主力军会师,共同北讨伐元大都。
另一路则是水军,由济宁起航,专门负责后勤粮食供给,为在元大都进行长期攻坚战做准备。
计划既定,于是在举行完祭天仪式,且大军集结完毕之后,徐达、常遇春便率军由汴梁出发,一路势如破竹,连克卫辉、彰德、磁州、邯郸、广平等地。
自出兵十日之后,徐达和常遇春的大军便已到达临清,与胡大海率领的由东昌出发的大军会合,基本没遇到什么阻拦,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赶路了。
在接下来的几天,由济宁出发的粮草船队业已到达,于是三十万大军水陆并进,自德州向西北方向而行,几天之内便连下长芦、青州等地,然后连续败元军于直沽、河西务等地,并在五日之内克通州
此时元大都已经近在咫尺,并直接暴露在了明军面前,但徐达、常遇春并没有乘盛进击,而是在原地修筑工事,设立栅栏沟堑,以准备与元军进行最后的决战。
这一路行来,徐达、常遇春的大军已略显疲态,加传闻元大都内屯有数年粮草、十万兵马,且都是拱卫京畿的亲卫军,因此徐达、常遇春并不敢掉以轻心,毕竟蒙古人的骑兵是出了名的厉害。
想当年蒙古人以快马弯刀,打得整个欧洲闻风丧胆,甚至将其奉为“帝之鞭”,由此可见他们的骑兵是多么的恐怖。
但经过这些年来的历练,徐达和常遇春对此已不再惧怕,他们也成长成了优秀的骑兵统帅,甚至屡败蒙古人的骑兵。
来吧,在这里,在这平原之,来一次真正的骑兵对决,我们要向世界宣告,汉人同样可以训练出优秀的骑兵,甚至你们蒙古人还要强!
当然,此时还有一点让徐达和常遇春颇为担心在前些日子,王保保击败并擒获了貃高、关保等叛将,并将消息通报给了元惠宗。
元惠宗知道王保保这是有意示好,因为他完全可以不经过自己的同意而杀掉貃高、关保等人,加明军此时已经连克长芦、青州等地,眼看要打过来了,于是元惠宗便让王保保依军法处死貃高、关保等人。
这等于元惠宗间接承认王保保的军事行动没有错,而半途宣誓效忠元惠宗的貃高、关保等人则成了牺牲品,被王保保毫不留情地杀死了,同时麾下部将也一并被王保保接收。
非但如此,元惠宗还罢大抚军院,恢复王保保“henan王”、太傅、书左丞相等官职爵位,并命他立刻北勤王。
其实元惠宗这件事做得非常不地道,他根本不是认错,而是事到临头,知道自己快要不成了,所以不得已才叫王保保来帮忙。
王保保心明白元惠宗的想法,甚至他的部将虎赤林也劝告他说元惠宗曾一心想要杀他,不如按兵不动,观其成败。
可王保保却不知道怎么想的,竟然由晋宁移兵冀宁,看起来似有异动。
对于这种情况,徐达和常遇春不得不防,因此在准备攻打元大都的同时,他们也调了一直部队向西驻守,以此防备王保保的援兵……
htlbook5151130l
添加书签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