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之孙氏强敌 - 第一百九十七章 刘协招才
孙策办入学考的消息,已经传遍了整个大汉,就连西北马腾、韩遂也在讨论,不过是饭后笑谈。
真正正视这件事的,只有曹操。
“在不拘一格用人才这方面,某确实不如这狮儿,公达,要不我们也来个考核?”
荀攸对这个事情很无奈,想做考核,你得先有学院,有了学院你还得有名震天下的大儒,要不是康成公和蔡邕,谁会信服孙策的学院?
倒是现在,即使没有大儒,天下有才之士也会对孙策坚信不疑,这就是良性循环。
“主公,孙策所为早在三年前,还在被人病诟,而今看来,他却是有先见之明,我等如今再学其政令,不说时间上是否来不及,恐也是照猫画虎”
“唉,此子…我意让子脩前去看看,你觉得呢?”
“大公子乃是孙策名义上的义兄,攸认为可行。另外,其政令,也不是万全不能参照,至少那招贤馆我们可就以先立起来,河北、关中、三辅之地,也有不少英雄豪杰,再加上那些不满孙策的世家,有了招贤馆,或可引来此为明公驱使”
“大善!”
曹操很开心,这算是至刘协逃走后,遇到的第一个好消息。
说起刘协,他此刻也在讨论孙策。
“董大人,朕不明白,为何孙策做得,朕却做不得?”
和曹操一样,他也打算征召天下有志之士,可遭到了杨彪、董丞等一班老臣的坚决反对。
“陛下,那孙策是什么人?一意孤行、善行天下之大不韪、还重商抑士,实自取灭亡之道”
“不错,陛下,此子所图甚大,观其改革货币之法,很难让老臣不怀疑他的叛逆之心”
“对了,老臣还听闻,孙策虽然表面上在沿用我
大汉军制,实则也经过了变革,形成了另一套内部晋升制度,这是篡改军制,其心可诛”
“老臣附议,陛下还当明查,建议撤其镇东将军一职”
董丞和杨彪你一句我一句,渐渐就把话题转变,两人心中都在想,可万万不能让刘协采用孙策的法子,否则他们将成为焚毁世家最后一片绿地的罪魁祸首。
“既然两位爱卿都觉得孙策倒行逆施,可为什么现在他最受百姓称赞,就有那么一批忠义之士跟随?甚至盖过了朕,朕可是大汉天子!你们告诉朕,这是为什么?”
刘协有点生气,他还不能理解世家肚子里的那点弯弯绕绕,明明孙策做得很好,偏偏要被这群老臣说得一文不值,那几度流离失所的他又算什么?
被孙策力压一筹的郭汜、曹操、袁绍等人又算什么?
“陛下息怒,臣以为孙策所作所为,可以称之为变法,如齐之管仲、秦之商鞅,他所变之军制、币制甚至是官制,微臣都有所钻研,各位大人,郭某说句不中听的话,这变法是有道理的”
抛出了这个观点,郭子仪坦言,孙策的变革主要是针对当下军队、经济和官僚制度做出相应的改革措施。
官员晋升制度的优化,能更加调动将领的作战积极性,现在不比以前,军阀割据,狼烟四起,大汉就如以前的大周,而军阀就是战国群雄。
是以此,仅仅三级的中低层官品,是远不能满足大量的功绩,而杂号将军又并没有实质性的地位提升,可谓鸡肋。
但就这个问题而言,孙策选用杂号将军,已经是给大汉留了十足面子。
其次是币制,早在董卓专政时期,就因为大量铸造铜币,而使得物价飞涨,买米的钱都要比米重,试问这种情形下,时局又焉能安定?
孙策改革币制,启用纸币,实际上是为了重新稳定物价,营造新的信用制度,百利而无一害。
最后是官制,说到这,郭子仪看了眼杨彪等一众老臣。
“大汉朝能有今日之结局,主要还是因为大部分世家种的果,无论有没有才,只要是世家出生,那一定会被举为孝廉,而普通百姓想要做官,为了能让世家举荐,只能仰其鼻息,如此可以说,大汉的官员任命,实则被世家所垄断…”
郭子仪说的有鼻子有眼,刘协越听越觉得很对,不由连看杨彪的眼神都变了。
“陛下,察举制是武帝钦定下来的,老祖宗定下的规矩不能坏,这可是乱政之兆,郭子仪!你为何总替孙策说话?你…你,居心叵测”
公元前134年,也就是汉武帝的元光元年,察举制建立,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,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、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,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。
但到东汉末年,这种制度的弊端,因为世家的独大,以及汉灵帝自己不作为的原因,才逐渐显现出来。
董丞的反驳,毫无建设性,只是单纯的为了反驳而反驳,这让刘协很不满意,你可以不同意,但要说个原因出来,直接针对人,进行人身攻击,只有小孩子才这样做。
“陛下!臣以为,那些世家之所以反对孙策,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家族利益被伤及,此乃顽疾!”
见说到这份上,郭子仪也没必要再遮遮掩掩,直接道出其中利害关系,就差指名道姓。
到底刘协还是涉世未深,郭子仪的倾诉,他仍旧没能很好的理解“郭爱卿此意何解?”
“陛下!他这是危言耸听,断不可轻信!”
“陛下,郭阳此獠意图破坏朝纲,臣恳请赶出庙堂!”
杨彪和董丞慌了,接连阻止郭子仪继续回话,然后者并不担心,只是一副谏忠言的样子,看着刘协。
“陛下,郭阳心怀不轨…”
“够了!你们都安静!郭爱卿你继续说!”
胜利的一笑,郭子仪有心报复一番“董大人,杨大人,你们不用怕,你们都是陛下的近臣,又尽忠职守,断不会遭到不公平待遇”
见杨彪已经有些气急败坏,他才心满意足的解释道“陛下,正如微臣方才所言,世家原本掌控着官员任命的途径,可孙策的政令下发之后,就会拆断他们的势力链,从此,他们不再是枝繁叶茂,可以万世繁荣昌盛的参天大树,而是独木难支,遇到狂风暴雨就会摇曳的孤木,是以,他们又怎么会支持孙策的政令?”
十五岁的刘协,面容或许还有些稚嫩,但心智比较同龄人而言,聪慧不少?
郭子仪之言,让他深刻领会到了其中原由,再看看面红耳赤的杨彪和董丞,以及后面那群,口口声称将忠于自己,忠于大汉的群臣。
‘或许,他们真正忠于的只是自己的家族’
这个念头一闪而过,随即刘协眼疾手快的制止住董丞“此事不用再说了,朕意已决!郭阳,你明日立刻签发公文,以朕刘协、汉献帝的身份,昭告天下,朕也要公开选才!”
想了想,害怕自己没有表达清楚自己的态度,再补充道“郭爱卿,此事由你全权负责,但有人阻止,可先斩后奏!”
…
汉献帝要公开选才,这又是一个重磅消息,不少人都心想这是在学习孙策吧?先是曹操设立招贤馆,现在就连天子也直接照搬,不由得让那些之前不看好孙策的人,正视起这件事。
而那些还有所期待的世家则傻眼了,怎么回事,这天怎么说变就变,还想着到洛阳谋个一官半职,可这么看来,自己岂不是和那些糟粕般的平民,又站在同一起跑线。
除了世家,曹操也因为刘协选才的事,受到不少影响,相比曹操这个被从司空降下来的兖州牧,刘协的天子身份,自然会有更多吸引力。
在投奔刘协的众多人中,念得出名字的有钟繇、温恢、华歆、韩玄(韩浩)、韩德、吴质、刘度、孟达、李恢、梁习等人。
而这其中到底有谁,其实孙策是不知道的,但有一人他却一直在关注。
“李世民投奔了刘协?这就有意思了!”
摸着下巴,孙策感觉这事很有意思,该不是冥冥中自有天意?
“贾公,有件事需要你盯一下,有关洛阳朝廷的信息,我要第一时间知道!”
添加书签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